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,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,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。但是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短板也不少,除了核心技术的缺失,人才储备的不足,目前已经开始凸显。
高交会机器人“闹事”,规范操作很重要
继续关注机器人的话题。在不少科幻作品中,都出现过这样的场景:机器人拥有自我思维后,对人类进行反攻。而就在这两天的深圳高交会现场,传出一条让人惊诧的消息:一台名为小胖的机器人,突然打碎展台玻璃,还砸伤了路人,这还是国内首次出现智能机器人伤人的新闻,现场玻璃四溅,参观者纷纷叫嚷“机器人闹事啦”!
那么,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?高交会随后澄清:事故原因是人为操作失当,误将“前进键”当成“后退键”,导致机器人撞向展台玻璃,玻璃倒地摔碎并划伤一名现场观众。这个回复的意思很明确,这次事故并不是机器人本意为之。
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迅速增加
今年1-10月份,我国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5.66万台,同比大幅增长接近三成。目前,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,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。但在工业机器人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,一个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。我们国家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少,机器换人就成了很现实的问题。就是说在劳动力短缺的时候,我们在生产制造业肯定要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。因此,培养工业机器人的技能操作人员,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
在我国,工业机器人已经在汽车制造、电子、橡胶塑料、军工、航空制造、食品工业、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得到应用,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应用中比例高达38%。有预测认为,未来三年,机器人在电子、金属、橡胶塑料、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出货量将超过汽车行业,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。
专业人才缺口巨大
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不是买来就能用的,需要进行编程,把机器人本体与控制软件、应用软件、周边设备等结合起来,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,才能进行生产。不仅操作岗位,维修、管理等岗位,也人才告急。因此,机器人专业人才”奇货可居“。为了找到一位能够管理和维修机器人的工人,2014年年初,企业开出的年薪起步价是50万元。近来,操作机器人的技术工人的工资,也涨了一倍,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很多毕业生艳羡的对象。很多职业院校看到了市场前景,据不完全统计,有超过120多家职业院校开设了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方向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同样面临人才荒,国产机器人比进口机器人的人才荒更严重。众所周知,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当前形成了“四大家族”,分别是日本发那科、安川电机、德国库卡、瑞士ABB。这几家企业占据了全球机器人行业的一半市场,更是牢牢把握着中国市场。
从机器人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,要想让机器人产品更加普及,必须让企业用户能够更熟练地安装、使用甚至维修。但目前很难做到这点。原因在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虽快,但机器人到生产制造企业后,操作使用机器人的一线技术人员奇缺。
近几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扩张迅猛,尤其自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市场后,这一趋势更加明显。2014年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了5.7万台,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;2015年销量更是达到6.8万台,今年前8个月,这一数字就达到4.5万台,而且数字增加的趋势还在持续。工信部预测,到2020年,仅我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产量就会超过10万台。
人工成本不断提高,让机器人使用更加普及,机器人操作技术人员会越来越紧缺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一些部门开始采取措施。另一个问题是机器人操作工没有职业标准。由于机器人一线技术操作员这一职业目前还属于新增职业,还没有被《职业分类大典》列入,因此这一职业的标准还无法制定。目前工信部相关部门正在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沟通,希望能够尽快确立这一职业的地位。